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
《植物园迁地保护植物编目及信息标准化》项目简介

近年来,我国植物园在植物迁地保护方面经历了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尤其是中国科学院植物园,一直把植物园作为战略性植物资源的保护、储备、开发和利用的重要基地加以建设,加大了植物迁地保护的力度,加强了资源物种的收集和保护。截至2006年,引种保存的高等植物物种约18000种,占全国植物园收集植物的90%,实现了中国植物区系成分的60%保存,建立了135个各具特色的植物专类园,不仅为我国植物学基础研究和植物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以及公共教育等奠定了重要基础,也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储备了重要资源。版纳植物园从2002年的4000种增加到现在的10000种,其中已定名的物种达到8518种;华南植物园从2002年的4500种增加到目前的10000余种;武汉植物园保存物种从2002年的近4000种增加到8000种。但是,我国植物园迁地保护的物种数虽然在短短的几年内实现了倍增,对迁地保护植物的基础性数据收集、管理却明显滞后。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部分迁地保护的植物没有完成分类学鉴定;2)采集记录信息不完整,数据分散;3)迁地保护植物的评价数据缺乏;4)采集的信息利用率低。除我国植物园事业起步较晚、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是导致以上问题的一个原因外,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国植物园的植物迁地保护没有一个标准的操作规程和科学的管理规范,缺乏整合植物园迁地保护植物信息的网络平台。因此,开展我国植物园迁地保护植物的编目以及基础数据收集标准化,是提升我国植物园在植物多样性保育和科学研究功能的基础性工作。

植物园迁地保护植物是基础性科学研究、科学知识传播和公众教育展示的载体。植物园的迁地保护植物详细准确的信息记录是从事科学研究和可持续利用的基本保障和原始科学数据积累。在植物园迁地保护植物的信息采集中,以下三方面的信息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是分类学信息(taxonomic data),这是迁地保护植物的最基本的信息,其中包括迁地保护植物的分类学鉴定、模式标本的自然史迹及其相关数据;其次是档案信息(passport data),这是迁地保护植物管理中的重要数据,包括迁地保护植物的来源以及在植物园中的分布和数量、原生境的特点、经济和社会历史价值等;第三类是评估性数据(evaluation data),这是迁地保护植物保育和可持续利用需要的重要数据,主要包括迁地保护条件下的生长特性、遗传特点和适应性特征等。因此可以确定地说,植物园迁地保护植物的科学价值和应用价值的大小其根本上取决于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这些信息积累的时间越长其利用价值就越大。植物园迁地保护植物的各种信息就好比是一个动态的生物图书馆(biological libraries, Suares and Tsutsui, 2004)。规范地、科学地、集成地管理植物园迁地保护植物各种信息是改进植物园迁地保护管理水平和提高植物迁地保护效率的重要手段。在此基础上,植物园之间的迁地保护植物的数据共享则是进一步发挥迁地保护植物科学价值潜能的有力保障。

本项目致力于制定中国植物园迁地保护植物的基础信息标准及其规范,采用调查、记录、监测、测试等技术途径,对我国植物园迁地保护的植物进行全面的普查和评价,补充和完善我国植物园迁地保护植物基础性信息(分类学、档案信息和评价信息)的收集。在此基础上,建立中国迁地保护植物收集保存的基础信息数据库,总结中国植物园迁地保护植物的现状,编著《中国迁地保护植物大全》和《中国珍稀濒危植物保育手册》,为政府及相关部门对我国植物迁地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基础性决策信息。

数据库建设技术路线:

  • CopyRight©SCBG.AC.CN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地址:中国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兴科路723号华南植物园
    邮编:510650  联系电话:020-37252652
    备案序号:粤ICP备05004664号